我應該是一位有點神經質的媽咪。
有一陣子,甜心一直顛起腳尖走路、用力地眨眼睛,剛好媽咪看到一個妥瑞症的報導,莫明奇妙就開始擔心了起來。
雖說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的名人都是妥瑞症或疑似妥瑞症的患者,像是莫扎特(疑似)、Jim Eisenreich(大聯盟Marlin隊外野手及強棒)、Samuel Johnson(英國語言學家)、彼得‧詹姆士‧哈倫別克(普渡大學副教授),還有媽咪國小一個同學,後來考上醫科喔!…但,哪個媽咪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是健健康康的呢?
於是我們幫甜心掛了號,帶甜心去長庚的兒童醫院照腦波。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:如果檢查結果正常,那就不需要再擔心了,如果檢查結果不正常,至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總比不去面對、影響小孩一輩子來得好吧?
所幸檢查結果是一切正常,不需要擔心喔!
相關資訊
妥瑞症 (Tourette syndrome ):一種兒童腦部基底核 (basal ganglia) 具神經生物學基礎的慢性疾病,此症候群會反反覆覆、好好壞壞地出現半不自主性的動作及聲語上的tic。
tic在華文上一直缺乏適當的翻譯,就像它短促的英文發音一般,最常出現的有眨眼睛、噘嘴、裝鬼臉、聳肩膀、搖頭晃腦等快速而短促的動作,和清喉嚨、擤鼻子、發出類似罵人的「幹」音、或一長串詛咒的聲音等。
有些字典將tic翻譯作習慣性抽動並不正確,tic不是壞習慣,也不是常被誤認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病,更不是故意要引人注目的動作;有人翻譯作抽搐,又易和癲癇發作混淆。當患者專心於某一事物時, tic常會自動消失,例如彈鋼琴、外科醫師開刀、看錄影帶或玩電視遊樂器時就沒tic了。就目前之了解,環境的因素並不會引起妥瑞症,但是壓力及緊張有可能明顯地影響tic之發生頻率及強度,熟睡時大多完全消失。
據估計每兩百人就有一人患有妥瑞症,患者多於五、六歲時發病,青春期時可能加重,成年前六成左右的患者會自然痊癒或症狀明顯減輕。
(根據DSM IV, 1994 美國精神學協會第四版的診斷和統計手冊):
1. 在疾病期間同時或不同時出現多樣動作及一種或多種語言上的tic。
2. Tic幾乎一天發生多次(通常是一陣一陣),或間歇發生在一年的某段期間,而症狀消失的時間不多超過三個月。
3. 這疾病會造成社交上、職業上、或其它工作上的重大干擾。
參考資料:
長庚醫院 http://www.cgmh.com.tw/chldhos/intr/c4a90/new_page_15.htm
台灣妥瑞症協會 http://www.ttfa.org.tw/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