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生長評估+生長曲線圖的使用筆記

  昨天聽高雄長庚黃映樺醫生演講時,才發現看小孩的生長曲線圖時,還得要搭配MPH」來服用。MPH的英文是「Mid-Parent Height」,中文是「遺傳身高」。也就是說小孩的生長到底是夠還是不夠,其實跟爸媽的身高也是有關的,如果爸媽都很高,小孩就算達到50%,搞不好還是有點慢。MPH的計算是這樣的:


 男生=(爸爸身高+媽媽身高+11/2 (± 7.5 cm


女生=(爸爸身高+媽媽身高-11/2 (± 6 cm


   這個公式在父母身高差距不大的時候預估比較準,如果父母身高差距超過20公分,那可能就會不太準。


  比方一個媽媽158cm,爸爸170cm,那麼他們的小孩的預估身高是這樣的: 


男生=(17015811/2(± 7.5)=169.5(± 7.5)=162~177 cm


女生=(17015811/2(± 7.5)=158.5(± 6)=152.5~164.5 cm


   但是在看生長曲線的時候是看中間那個數下去評估。假設上述的父母他們的女兒目前11歲,身高135cm
(曲線圖來自台灣兒科醫學會>文件下載臨床使用之生長曲線圖



  •  Step1依照MPH,這個小女孩18歲身高估計值是158.5,對照曲線落在50%的曲線下面一點點,也就是說爸媽遺傳提供的是接近50%的高度。(黑色點)

  • Step2找曲線中11歲,身高135cm,低於15%,表示這個小朋友的生長有點慢了。(藍色點)


 




  但是假如說他們的女兒目前11歲,身高145cm,依照上述兩個步驟,小孩身高比50%高一些,表示這個小朋友的生長是ok的。(綠色點)


  另外還要搭配骨齡(Bone age)判斷,但這要照x光後由醫生判讀,我們當爸媽的只能先從這個部份來評估了。


  演講的過程我忍不住幫甜心蜜蜜算了一下,甜心目前身高是有50%,但是搭配骨齡來看只超過15%一點點;蜜蜜用身高評估是有50%,但不知道目前骨齡是多少,真是有點頭痛啊!


 


 


留言